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實施五年后的勞動合同法首次修改,果斷劍指屢遭社會詬病的勞務派遣用工,以期使勞務派遣回歸其作為勞動用工補充形式的定位,把派遣用工數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積極引導企業直接用工,切實落實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所謂勞務派遣,乃是一種靈活的用工方式。勞動者與勞務派遣企業建立勞動關系后,由勞務派遣企業將其派到第三方用工單位工作,也就是一種勞務的租賃。在絕大多數國家,勞務派遣僅僅是一種輔助性的用工方式,普遍適用于一些臨時崗位。
但在中國,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為突破編制限制,民營企業為規避《勞動合同法》有關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聘成本的規定,大規模使用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維權被推諉,與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等問題日益凸顯。
為防治勞務派遣濫用,一審草案修改集中于三個方面:提高勞務派遣企業準入門檻,限制勞務派遣適用范圍,強化“同工同酬”原則。
此次二審草案的修改調整仍聚焦于這三方面。對于勞務派遣企業的經營門檻,從一審草案的100萬再提至200萬,并要求有勞務派遣企業要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對勞務派遣的適用范圍,則延續一審草案對“三性”(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基本表述,在此基礎上新增一條:“用工企業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部門規定”。
為落實被派遣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增加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人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動合同法已修訂,2013年7月1日實施
來源:
作者:駿伯童先生
時間:2013-01-07
點擊:
最新評論共有 0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發表評論
熱點關注